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成千上万的人处于危险之中,而下游社区和环境也将遭受巨大破坏。大坝似乎已经坍塌,其后面的水库正在快速排水。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国际人道主义法关于袭击大坝的相关框架,以及它如何适用于我们所知的事实。去年,我的朋友兼同事 Mike Schmitt 写了两篇非常详细的文章,介绍了《战争条款》中有关袭击大坝的规则,我将引导读者阅读这些文章,以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规则(此处和此处)。
(1) 归因——目前尚不清楚是谁摧毁了大坝。乌克兰指责俄罗斯摧毁了大坝,而俄罗斯则指责乌克兰。虽然所有受影响的社区都在乌克兰主权领土上,但其中许多社区位于俄罗斯控制并声称已吞并的地区。大坝被毁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例如,破坏了克里米亚的水源供应),以至于仅从大坝被毁这一事实来看,我们无法确定是谁干的,或者是谁出于什么利益而这么做的。显然,在我看来,俄罗斯军队摧毁大坝的可能性更大,但这并不是可以简单假设的事情。
(2) 国际人道法的相关规则适用于“攻击”,但同样,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是否存在这 巴林资源 样的攻击,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 49(1) 条将攻击定义为“针对敌人的任何暴力行为,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如果大坝像俄罗斯声称的那样被乌克兰炮击损坏,那么根据《第一附加议定书》第 49(2) 条,这将构成攻击,该条适用于“在任何领土上进行的所有攻击,包括属于冲突一方但处于敌方控制之下的国家领土”。但如果大坝最初的损坏是由俄罗斯造成的,例如破坏了水闸,然后在一系列灾难性事件中导致整个大坝倒塌,那么这一事件是否构成“攻击”就不那么清楚了。一般来说,国际人道法并不认为破坏一方 自己的大坝是攻击,正如 Mike 在他的第二篇帖子中所解释的那样。例如,如果乌克兰破坏了其控制下的一座大坝,以淹没一个地区并阻止俄罗斯军队前进,那么即使平民因此丧生,这也不算是国际人道法意义上的对大坝的攻击。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新卡霍夫卡大坝正处于这种情况,特别是因为它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即使从客观上讲,大坝和整个领土都在乌克兰的主权之下。我再次保留我的意见,我的观点只是,国际人道法意义上的“攻击”的存在并不是一个明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