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概念不一定非要与

Explore discuss data innovations to drive business efficiency forward.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53
Joined: Sun Dec 22, 2024 9:32 am

体裁概念不一定非要与

Post by Bappy11 »

图 2:Hartmann、Wolfram 和 Gottfried 作品的对比分析(图片:作者)。
图 2:Hartmann、Wolfram 和 Gottfried 作品的对比分析(图片:作者)。
图中每个符号(圆形、十字和三角形)代表一段文本。红色圆圈代表沃尔夫勒姆的《帕西法尔》中的段落(即来自第一个文本组),绿色三角形代表哈特曼的亚瑟王传奇中的章节(第二个文本组)。十字代表测试组 ( Willehalm、Tristan和 Hartmann 传说) 的部分,其中Willehalm的部分为红色, Tristan的部分为蓝色,Hartmann 传说的部分为绿色。

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之间再次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文本段落并非广泛分布在网格中,而是根据分组排列。威廉哈尔姆与帕西法尔一起,似乎与哈特曼有着明显的区分,而哈特曼的传说可以在他的亚瑟王传奇中找到。只有《特里斯坦》不太清晰,因为它部分与哈特曼的作品混合在一起。

最迟在此时,了解哪些词语负责这种排序将会很有趣。用于区分这两个语料库的最有意义的单词列表如下(图 3):


图 3:Wolfram 与 Hartmann 相比更喜欢或避免使用的单词列表(图片来源:作者)。
图 3:Wolfram 与 Hartmann 相比更喜欢或避免使用的单词列表(图片来源:作者)。
演示的起点是 Wolfram 语料库[22] , 中间水平线以上是 Wolfram 与 Hartmann 相比始终频繁使用的单词,水平线以下是 Wolfram 避免使用的单词。避免使用的词语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kam‹ 这个词,它在中古高地德语中用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现代高地德语动词 ›kommen‹ 的过去式。这个词与中线明显区分开来,因此 Wolfram 在与 Hartmann 的关系中特别刻意避免使用这个词。[23]但这并不能证明哈特曼比沃尔夫勒姆更常提到“kommen”,因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中古高地德语中,›komen‹ 的单数形式也可以是 ›kom‹。而现在 Wolfram 中出现的正是 ›kom‹ 这种形式,而不是 ›kam‹,这解释了 Wolfram 文本中明显缺乏 ›kam‹ 形式。 ›kom/kam‹ 形式的分布是由地区决定的,因为 ›kam‹ 是德国西南部(阿勒曼尼)地区倾向于使用的变体,而哈特曼就来自该地区。[24]实际上,›kam‹ 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哈特曼,而不仅仅是后来抄写他的作品的人所引入的,这一点甚至可以在一些情况下得到证实,即当该词也出现在押韵词中时,不仅在阿勒曼尼语中,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它都与以音节 ‑am 结尾的单词押韵。[25]尽管中世纪的抄写员通常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抄写的文本改编成他们自己的方言,但对于押韵的对句,他们必须完全重写文本,例如将›kom‹的形式改为›kam‹。

现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单词对 ›kom‹ 与 ›kam‹ 确实非常适合在直接比较时区分 Hartmann 和 Wolfram,[26]但这并不能说明 Hartmann 可能具有个人风格。[27]此外,这种最终受地区影响的因素可能会破坏在多位作者的语料库中根据作者身份进行的分类。例如,似乎完全可以想象,计算机计算出的戈特弗里德 (Gottfried) 和哈特曼 (Hartmann) 之间的接近度(如上图所示的聚类表示所示),是由于戈特弗里德(以及特里斯坦 (Tristan ) 传统的大部分)也和哈特曼一样起源于德国西南部地区。

最后,›kom‹ 与 ›kam‹ 形式的分布仍然容易受到作家和编辑的影响,至少只要它们不押韵。排名中的第一个词提供了上述可能妨碍作者归属的破坏性因素的证据。因此,为了进一步进行文体学研究,使用词形还原文本可能会有助于排除这些扭曲。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可公开获取的词形还原电子文本可供分析。此外,该示例表明词形还原并不能解决不同拼写带来的所有系统性问题: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词的押韵绑定,并在阅读了 Hartmann 文本之后,再考虑 Wolfram 文本的押韵绑定,就会清楚地发现 Wolfram 从来没有在押韵中使用 ›kom‹。这有一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在中古高地德语中,找到一个以 -om 结尾的押韵词比找到一个以 -am 结尾的押韵词要难得多。[28]这意味着使用 ›kom‹ 形式的作者不太适合用它押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kom‹ 的高频率会比同样高频率的 ›kam‹ 更加明显 —— 并且这种差异会在词形还原过程中消失。[29]

除了这些有问题的情况之外,现在单词表中的标记显然不是由于地区或抄写员的影响。一个例子是单词 ›prîs‹,它有点令人惊讶地出现在 Wolfram 的首选词列表中的第二位。 ›prîs‹ 没有双词形式,它与新高地德语 ›Preis‹ 相对应,意为赞扬、名声和认可,因此 ›prîs‹ 在 Wolfram 的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实际上比在 Hartmann 的文章中高得多。

现在的问题是 ›prîs‹ 这个词是否特别典型地体现了 Wolfram 的个人风格,或者其他因素是否在这种分布中发挥了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prîs‹是一个有重要内容的名词,而不仅仅是一个填充功能词。众所周知,最近的文体计量研究倾向于使用冠词、代词或连词等空功能词来区分作者风格,因为这些词往往会被作者无意识地使用。[30]另一方面,›prîs‹ 作为一个具有语义意义的词,更有可能被归类为与主题相关的标记,即归类为那些其使用受主题或类型影响的词。[31]毫无疑问,在亚瑟王宫廷文学中,人们会期望找到表示对骑士英 孟加拉国电报数据
勇行为的奖赏的词›prîs‹,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词在哈特曼的亚瑟王传奇中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并且,还需要解释为什么沃尔夫勒姆在《帕西法尔》和《威勒哈尔姆》中都更频繁地使用了›prîs‹ ,严格来说,这两首诗并不属于同一体裁。[32]这似乎并不是对流派的规范,而更像是沃尔夫勒姆的一种诗意概念,他在各个流派中都使用了宫廷关键词“prîs”。[33]

3. 类型风格
›prîs‹ 一词在各个风格层次之间的中间位置,让我重新思考中世纪文学是否越来越多地受到传统的影响,并重新思考复杂的流派概念。沃尔夫勒姆对“prîs”的使用表明,显然存在某些与这些体裁相悖的主题或概念指导方针。从文学角度看,帕西瓦尔与维勒哈尔姆属于不同的体裁,但从语言角度看,他们却拥有相似的词汇,沃尔夫勒姆用这些词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理想的宫廷形象。然而,这意味着,风格发现并不总是足以区分体裁,至少是文学研究中引入的体裁。

从文学角度来看,体裁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其特征不仅在于相似的风格,还可以由相似的主题、相似的人物形象或其他因素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类型是将非常不同的方面统一起来的集合术语,这些方面并不总是处于同一分类级别。例如,十四行诗(一种由两个四行句子和两个三行句子组成的诗歌形式)可被视为一种子体裁,其特点是纯粹从外部形式上进行强调;亚历山大传奇(一部讲述亚历山大大帝生平的史诗作品)则可被视为一种子体裁,其特点是其主要人物。归根结底——正如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文学体裁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体裁主要由制度决定;它们是引入文学讨论的有序概念,决定了作者和读者的期望。[34]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