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调节市场运作 - 它允许实现产品不过剩和短缺的状况。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供给超过需求。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消费者需求就会超过销售能力,从而形成短缺。
关于需求和供应弹性:基本概念、公式、定义
供求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时价格波动不会导致购买数量的变化。需求对这种变化的反应程度称为弹性。
弹性表示当某些因素(例如价格、购买者的收入或同类商品的成本)变化 1% 时,购买量(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换句话说,需求弹性可以显示需求对所描述参数变化的响应程度。通常,需求弹性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需求弹性(Ed)实际上是两个时期内销售商品数量与其成本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弹性是根据价格变动时需求变化的程度进行分类的。需求弹性有五种类型:
1)弹性需求(𝐸𝑑>1)。产品价格变化1%将导致该产品需求变化1%以上。这种需求通常出现在技术、服装和奢侈品方面。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如果它下降,这会立即反映出需求的增加。如果产量增长,人们就会立即减少消费。
例如,时尚服装价格降低 10% 可使销量增加 30%。需求是有弹性的。
2)需求无弹性(0<Ed<1)。价格变化1%会导致需求变化不到1%。典型为食品和日常用品。例如面包、荞麦、糖、黄油、基本药物等等。油价上涨10%仅会导致销量减少2%。需求缺乏弹性。
无弹性需求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必需品的购 脸书数据 买量不会停止大幅增加或减少。如果该类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不会有特别的反应,也不愿意减少消费量。毕竟,没有盐、糖、荞麦和卫生纸,生活就很难。
同时,如果价格下降,对此类商品的需求通常不会增加,因为它们价格实惠,人们不需要增加其数量。比如,一个月内吃两包以上的荞麦或用一包以上的盐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即使降价也无法吸引消费者。这种情况称为无弹性需求。一般来说,需求的无弹性程度可以由以下参数决定:
3)单位需求弹性(Ed=1)。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成比例变化。例如,香蕉价格降低 10% 将导致销量增加 10%。
4)完全弹性需求(Ed=>∞)。任何价格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需求的大幅增加或减少。例如,如果一种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的相同产品所取代,那么即使价格稍微上涨也会消除对该产品的需求。
5)完全无弹性需求(Ed=0)。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保持不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患者至关重要的药物(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
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2023年,黄油的售价为每包150卢布。该制造商销售了 100,000 包。 2024年,价格上涨至190卢布。销售量达88000包。需求弹性可以使用前面给出的公式来计算。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其分成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