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用于学术社交阅读和评论或评价的平台的例子是《数字人文学科辩论》的开放获取版[41],它也将自己视为数字人文学科的讨论平台,并提供各种工具来标记、评估和批评相应的文本,从而实现真正的社交阅读和评论。[42]
图 2:“对第 3 段的 6 条评论”。摘自《凯瑟琳·菲茨帕特里克 (Kathleen Fitzpatrick):计划淘汰》的在线版本。出版、技术和学院的未来。
图 2:»第 3 段的 6 条评论«。摘自《凯瑟琳·菲茨帕特里克 (Kathleen Fitzpatrick):计划淘汰》的在线版本。出版、技术和学院的未来。
然而,虽然这些平台关注的是阅读、评论或评价知名的科学体裁——例如专著、选集、散文或杂记——但维基百科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数字协作写作形式。关于最著名的维基百科质量的争议不能在这里继续下去。相反,应该更详细地研究近年来科学合作的另一个例子,它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并引起了争议,同时产生了现有科学机构无法意识到或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意识到的科学政治影响:它涉及用作剽窃文献平台的维基,在本例中是 GuttenPlag Wiki。
图 3:GuttenPlag Wiki:众包工作结果 [在线]
图 3:GuttenPlag Wiki:众包工作结果 [在线]
在这个平台上(以及其他项目,如VroniPlag), 实现了一种在古腾堡星系中不可能实现巴哈马电报数据 的数字媒体协作文本分析工作形式。 [43]该程序基本上可以说是科学的,因为它从一个假设(“科学著作 x 是抄袭作品”)开始,并在分类装置(例如,区分“完全抄袭”、“变相抄袭”、“翻译抄袭”或“牺牲棋子”等抄袭类型)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集体控制的文本分析,最终对初始论点进行有据可查的、合理的验证或证伪。与我们的问题特别相关的是,这些平台的特点是具有与学术书籍文化趋向或截然相反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