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不,我不相信多利益相关方模式

Posted: Tue Jan 21, 2025 6:58 am
by pappu636
我参加了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九届互联网治理论坛,该论坛是 2005 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的产物,其既定目标是讨论“与互联网治理关键要素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互联网的可持续性、稳健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发展”。IGF 是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的堡垒之一,因此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我不相信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可能不太明智。房间里响起了一片惊叹声。

这句话需要一些背景知识;这个评论是对一位听众提出的一个出色且具有挑衅性的问题的回答,他问小组我们是否相信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如果相信,我们是否应该废除 WIPO 等组织,并用多利益相关方机构取而代之。这个问题的目的显然是鼓励对治理模式的讨论和辩论。但我决定上钩,回答说我实际上不相信多利益相关方模式。

我应该对我的观点进行修正。我对多利益相关方主义的经验仅限于少数 IGF 和 ICANN 会议,以及加入后者的一个用户选区。这意味着我对该系统的了解有限,可以说是一种小菜一碟。然而,这种新手身份让我能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该模型,也许还注意到了在我看来阻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我的主要问题是:

合法性。谁有资格参与?多利益相关方体系的理念是,对相关主题感兴趣的人有权参与决策过程,但我在参加的许多会议中,几乎没有发现小组选择和参与过程的迹象,这让我觉得他们真的考虑过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里。这似乎是一个接纳任何表现出兴趣的人的案例,这很好,但如果你考虑到这意味着没有参与过滤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合法性问题;在较小程度上,这是一个质量问题。
游说者充当立法者。IGF和 ICANN 等论坛的参与者名单中充斥着 挪威手机数据 特殊利益游说者。当前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赋予这些人超越民主环境中应有的发言权。游说者实际上成为了立法者。这可能意味着所做出的决定受到特殊利益的影响。虽然这是代议制民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但它似乎是多利益相关方制度的一个特点。
小圈子和精英。每次参加这些会议时,我都会忍不住注意到一些行业代表和特使对许多其他用户(尤其是民间社会)的蔑视。我总是觉得真正的决定是在其他地方做出的,这些决定会被传递给选定的利益相关者以获得批准。
把出勤误认为参与。不言自明。
进展缓慢。ICANN和 IGF 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随着利益相关方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却收效甚微。
缺乏成果。像 IGF 这样的讨论论坛很有用,但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些会议的巨额成本是否合理。我说的不仅仅是金钱成本,而且 ICANN 使用的航空里程数必定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真正做出决定的人不在场。我肯定错过了 NSA 和 GCHQ 的代表。
我喜欢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的想法,但我无法摆脱这种印象,即它有盲点,但最重要的是,它对互联网面临的真正威胁毫无用处。斯诺登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大规模监控和受损架构的反乌托邦现实中,无论 IGF 或 ICANN 会议上有多少讨论都无法改变这一点。相反,通过表现出开放和参与的表象,一些国家能够在幕后相对不受惩罚地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