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长尾到底怎么了

Posted: Tue Jan 21, 2025 6:38 am
by pappu636
如果您对数字内容的发展感兴趣,您可能还记得“长尾理论”。这一理论最初由克里斯·安德森在《连线》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后来成为2006 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该理论指出,所谓的实体店只存有有限的库存,而且它们往往更喜欢存货畅销品。数字市场允许无限选择,因为商店可以提供的产品不受限制。安德森提出,“在一个没有实体货架空间和其他分销瓶颈限制的时代,针对性较强的商品和服务在经济上可以与主流商品一样有吸引力。”这意味着非主流产品的市场可能会超过传统商店中仅存在的内容的需求。他解释说:

“当消费者面临无限选择时,需求的真实形态就会显现出来。事实证明,需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以热门产品为中心。人们倾向于小众产品,因为它们能更好地满足狭隘的兴趣,而在我们生活的某个方面,我们都有一些狭隘的兴趣(无论我们是否这样认为)。”

人们对“长尾理论”的接受程度褒贬不一。一方面,技术爱好者们对它大加赞赏,认为它真实描述了未来的媒体市场,小众公司可以通过进入数字市场,绕过旧有的看门人,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一些往往倾向于维持现状的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它挑战了现有的商业模式。

虽然双方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很明显娱乐业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只是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然而,对长尾理论的批评开始增多,2008 年,安妮塔·埃尔伯斯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埃尔伯斯成为大片经营方式的拥护者,这种方式几十年来一直以大部分投资应该依赖于少数热门作品为前提制作内容。她发现,虽然长尾理论很明显,但它比安德森预期的更浅更平,而且大量集中在头部。她查看了音乐服务 Rhapsody 的数据,发现“排名前 10% 的作品占所有播放量的 78%,排名前 1% 的作品占所有播放量的 32%。”这种高度集中似乎推翻了长尾理论。她给制片人和零售商的最后建议是继续大力投资大片。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我们可能天真地认为数字市场会带来 荷兰手机数据 内容创作和分发的民主化。制片人被告知,他们不应该在小众艺术家和另类内容上投入更多资金,而应该继续瞄准最低标准,承担更少的风险,期望获得巨大的成果。在后续著作《轰动一时的电影》中,埃尔伯斯继续对长尾理论进行无情的攻击,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安德森设想的数字革命。人们继续依赖轰动一时的电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资知名品牌更符合经济规律,而广告投资继续流向高收入者,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涌现,内容产业继续依赖超级明星,数字革命的许多承诺开始破灭。去年,1% 的顶级音乐人占据了所有艺术家录制音乐收入的 77%,长尾理论宣告终结。如果了解网络和马太效应,就很容易理解这些数字。马太效应是一种理论,认为富人越来越富,这可以通过网络中一个节点的链接不断积累来解释,该节点在传入连接方面已经占优势(这是对我的书的无耻宣传)。

那么,长尾理论真的消亡了吗?

我认为,至少在图书、电影和电视等一些市场,长尾理论的消亡被夸大了。尽管图书市场仍然依赖大片,但亚马逊发布的数据显示,Kindle 上排名前 100 的电子书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来自独立出版商,偶尔也会有自费出版的书籍进入前 100 名,这在实体书领域是闻所未闻的。

在电影和电视领域,我们见证了一场由 Netflix、Amazon Prime 和 iTunes 等数字服务带来的革命。将 Netflix 的热门剧集《纸牌屋》、《夜魔侠》和《女子监狱》等视为长尾候选剧集似乎有悖常理,但这类内容符合非主流和非实体店内容的定义,它们的存在只归功于数字市场。其中一些剧集可能被传统制片人选中,但它们在 Netflix 上的存在证明了长尾理论的正确预测,即数字渠道将丰富媒体格局。我无法想象像《超感猎杀》这样大胆的剧集会由任何主流制片人制作。